烧伤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烧伤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概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而引起的综合征,其特征为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扩大、内容物滞留。
    烧伤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严重烧伤患者高代谢造成极度消瘦的结果。本症多发生于伤后3周以后,体重下降10%以上的病人。若体重下降不及5%,一般不会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从1972年以后,严重烧伤患者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时有报道。美国Brooke陆军外科研究所烧伤中心报告1678例严重烧伤患者中有19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发病率约1.12%。国内方之杨等报告了3122例烧伤患者中仅有5例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0.16%)。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病因

病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  十二指肠横段(即第四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构成的夹角内,它自右向左在腹主动脉前方横过第三腰椎前方被后腹膜固定,连接十二指肠升段的空肠曲为屈氏韧带所固定。腹主动脉在第一腰椎平面分出肠系膜上动脉,该动脉在胰腺下通过,分出结肠中动脉后跨越十二指肠。正常成年人的夹角平均为56°(范围47°~60°),从夹角顶点到十二指肠之间的距离平均为14cm。如果夹角过小,十二指肠就会被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住而发生十二指肠梗阻。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据测量夹角平均为14.6°,间距平均为2.3cm。烧伤和严重脓毒症患者因高代谢反应,负氮平衡、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引起脂肪分解以补充能量不足,使肠系膜及腹膜后脂肪明显减少。此外,患者因长期平卧,致肠系膜上动脉牵拉,使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变小,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其后的十二指肠,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当患者立位时,小肠过度下垂,或者腰椎前突增加时,使夹角呈锐角,加重对十二指肠的压迫。这些解剖生理上的变异是造成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基本条件。
    2.诱发因素  在严重烧伤或伴脓毒症时,胃和十二指肠张力及动力减弱,引起运动障碍和排空迟缓。由于麻醉或给氧技术不正确,使大量气体进入胃内,均可引起胃高度扩张,胃平滑肌收缩力减弱,同时胀大的胃可能将小肠推向下方,使小肠系膜过分牵拉,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第四段。上述因素可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时间大多数在烧伤后3~4星期,也可发生在伤后10天左右。在临床上表现为饭后无痛性饱胀、呃逆、恶心、上腹或脐周轻度疼痛,随后发生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深绿色或棕色,含有胆汁,pH为碱性或中性,每天总量可达2500~5000ml,隐血试验可呈强阳性。平卧位时症状显著,更换体位或俯卧位时可使之缓解。明显的体重下降,是该综合征又一特征性表现。
    腹部检查可见上腹部饱满,有时可见胃型,严重时全腹胀满,有震水音。可有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未出现高亢的肠鸣音。严重的病例可出现重度脱水、酸碱紊乱,甚至发生休克。上腹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随体位改变而消失。
    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同时并发应激性溃疡者较多。Reckler等报告的19例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中有5例同时并发胃、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

并发症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烧伤患者体重丧失平均超过10%以上,反复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应高度疑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进一步实施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近端扩大,至十二指肠横段时钡剂突然停止前行,同时可见十二指肠有较强的逆蠕动。左侧卧位或俯卧位时,可见空肠内有少量钡剂存在,表明少量钡剂在改变体位时通过梗阻部位。直立位时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胃、十二指肠扩张及液气平面。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必须与单纯急性胃扩张鉴别,因为两者均有胃扩张,但急性胃扩张无十二指肠扩张,虽然两者都有反复呕吐,但急性胃扩张时呕吐物较少掺和胆汁。急性胃扩张起病急骤,体重不下降或略有下降,而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起病慢,发病前有明显体重下降,约下降10%以上。急性胃扩张无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所具有的特征性X线钡剂检查的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般应先采取非手术疗法。包括:①禁食,放置胃管持续引流减压,同时可用温盐水洗胃,以防急性胃扩张。引流的胃液量少于30ml/h时,提示梗阻已解除,可停止胃肠减压。②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进食时或餐后取俯卧位,有利于减轻肠系膜上动脉的压迫,缓解梗阻症状。③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维护内环境稳定状态。静脉内高营养疗法系最佳选择,葡萄糖与脂肪乳剂热量之比应为1∶1~3∶1,即脂肪乳剂提供人体非蛋白质热量的30%~50%和氨基酸组成,可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输入。该方法可为患者提供主要的甚至全部的营养素,增加脂肪的同时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氮平衡的恢复和体重增加,有利于夹角内脂肪沉积和夹角扩大,达到梗阻解除的目的。④如果置入M-A双腔管(在X线透视下或十二指肠镜直视下使M-A管尖端通过梗阻部位,进入屈氏韧带下空肠内10~20cm,予以固定),既可行胃十二指肠持续减压引流,又可进行肠道营养支持,定时灌入要素膳等营养食品。肠道营养可明显增加内脏血流量,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小肠消化吸收,改善全身营养状态。⑤重视体位的调整,宜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非手术治疗不能奏效时,应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是空肠造口术或针刺空肠置管(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NCJ),给予高营养流质或要素膳等肠道营养,改善营养状态。当十二指肠梗阻解除,经口肠道营养业已建立,方可拔除空肠造口管,一般约需10天。如果空肠造口后十二指肠梗阻未解除,可行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这有助于胃十二指肠肌肉张力的恢复,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血流改善,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如果合并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大出血或穿孔,应进行胃大部切除和(或)胃空肠吻合术。

预后

预后:

预防

预防: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